2025年7月,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礼上,43岁的万茜捧起影后奖杯。这个奖分量有多重?
中国唯一国际A类电影节,评委来自13个国家,连《海上钢琴师》导演托纳多雷都来当主席,而上一次中国女演员获奖还是14年前。
万茜站在领奖台上说:“原来《长夜将尽》后面,真的是黎明破晓啊。”这句话,像极了她20年的演艺人生——从被“封杀”的龙套演员,到用实力撕开名利场的裂缝,她用最“笨”的方式,走出了最长的路。
拒绝“潜规则”不是傻,是对职业的敬畏娱乐圈的规则,大家都懂。有人靠炒CP上热搜,有人靠绯闻接代言,更有人靠“懂事”拿资源。但万茜偏要当那个“不懂事”的——七次拒绝导演的“不合理要求”,直接被雪藏到无戏可拍。
有人说她“傻”,可她的话掷地有声:“演员是我的职业,但尊严是我的底线。” 这底线,让她吃了多少苦?最惨的时候,她去唱过歌、配过音,甚至开游戏直播赚生活费。有人笑她“不务正业”,可她心里清楚:表演是信仰,但活下去才能继续信仰。
她在话剧舞台磨了7年演技,在《荒原与人》里演过疯女人,在《怀疑》里演过倔强修女,观众席空荡荡的,她照样全情投入。那些年,她不是没动摇过——看着同学一个个爆红,自己连房租都交不起,可一想到要“妥协”,她又咬着牙挺了过来。
直到2014年,钮承泽导演的《军中乐园》向她抛来橄榄枝。她演的“妮妮”,一个眼神就能让人心疼到骨子里。没有刻意卖弄风情,却把角色的脆弱和倔强演得淋漓尽致。
后来她回忆:“那是我第一次觉得,原来坚持自己,真的会被看见。” 再后来,她成了“演技炸裂”的代名词。
《你好,疯子!》里一人分饰七角,5分钟长镜头里,她从温柔到癫狂,从崩溃到冷笑,看得人头皮发麻;《猎场》里的“熊青春”,精明又烟火气,观众说:“她连挖鼻孔都像在演戏”;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里,别人忙着抢镜头,她安静地弹吉他、画画,反而成了最圈粉的存在。
她的“干净”,不是装清高,是对职业的敬畏。现在有些演员,台词靠配音,打戏靠替身,哭戏靠眼药水,还美其名曰“演员的多样性”。
可万茜呢?拍《南方车站的聚会》时,她为了演好“陪酒女”,真的去夜店观察了一个月;拍《军中乐园》时,她为了贴近角色,一个月瘦了15斤。
她说:“演员的本事,得长在自己身上。”
娱乐圈需要更多“万茜们”万茜的故事,像一巴掌打在那些“走捷径”的人脸上。她用20年证明:在娱乐圈,“干净”不是弱点,是武器;“慢”不是失败,是沉淀。现在她拿影后了,有人说她“大器晚成”,可她自己知道:哪有什么晚成,不过是把别人走捷径的时间,用来死磕演技了。
更难得的是,她火了之后依然“人淡如菊”。不炒作私生活,不立人设,微博里除了工作就是画画、打游戏、陪孩子。她说:“演员的归宿是作品,不是热搜。”这句话,该让多少“流量明星”脸红?
启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