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蔽芾甘棠,勿翦勿伐,召伯所茇。”两千多年前,召公在甘棠树下听讼断狱、体恤民情,留下了“甘棠遗爱”的千古佳话。如今之渑池,传承了这份为民初心,将古老的治理智慧融入现代基层实践,通过“甘棠议事”机制搭建民主平台,让群众成为治理的参与者、受益者,推动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村(社)、难事不出乡(镇)”的理念落地生根。
议事平台接地气,千年智慧照现实。召公在甘棠树下与百姓平等对话,如今的“甘棠议事”亦延续这份亲民底色。南村乡北仁村的“甘棠议事”,没有固定会场,一条板凳、一片树荫就是协商的平台。
“花椒叶子卷了,是不是生虫了?”今年初夏,椒农们围着村干部坐在田埂上,一场“板凳议事会”就此开起。针对村民反映的花椒病虫害问题,议事会当即决定“请专家、筹农药”,至此今年的花椒亩产有了保障;持续干旱让另一场议事会迫在眉睫,“玉米叶子都卷了,再不下雨就绝收了!”村民的焦虑成了议事焦点。经过商议,村“两委”迅速协调水泵,购买水管,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分片负责,及时完成了800余亩花椒、玉米地的灌溉,保住了村民的“粮袋子”。在北仁村,“板凳”虽小,却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,也坐实了“有事好商量”的治理温度。
展开剩余65%聚焦民忧办实事,甘棠荫下惠民生。“甘棠议事”的生命力,在于把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变成“幸福账单”。“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!”仁村乡东段村村民王某至今对6月9日的“民声广场会”记忆犹新。当天,一场围绕“中铝水渠泄洪淹了麦地”的纠纷,在村广场上得到圆满化解。
作为仁村乡打造的特色议事品牌,“民声广场会”以“民事民提、民事民议”为原则,建立了“网格员办微小事、多方商解复杂事”的四级机制。那天的议事会上,公共服务办干部、中铝民调负责人、网格议事会成员和数十名村民围坐一圈,王某诉说着“麦子泡在水里收不了”的焦急,中铝代表也解释了“汛期泄洪属应急操作”的实际情况。“咱不能让村民吃亏,也得考虑企业难处。”乡贤王松林的提议得到共鸣,经过一个多小时协商,最终达成共识:中铝公司赔偿王某200元损失,同时承诺今后汛期泄洪提前通知村民做好防护。这场议事会,不仅让矛盾双方握手言和,更让村民看到了“议事不是走过场”。正如村民所说:“广场上晒问题,当场定方案,这样的‘甘棠议事’,咱信得过!”
聚力振兴谋发展,古今智慧共赋能。“甘棠议事”不仅解民忧,更成为乡村振兴的“助推器”。“以前村里想种油菜花,不少人担心‘费地不挣钱’,是议事会让大家放下了顾虑。”洪阳镇北沟村村民李大爷回忆道。围绕“如何让土地生金”,议事会上村民代表们集思广益:一是确定“油菜花+油葵”轮作模式,春季油菜花海吸引游客打卡,收获的油菜籽加工后销售,为村民增收;夏季播种的油葵,预计花期正值旅游旺季,将再掀乡村旅游热潮。二是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扩大辣椒种植,村集体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,合作社负责收购销售,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,带领村民共圆致富梦,助力乡村振兴。三是搭建惠农电商服务中心,为村民的李子、花椒广开网上销路,提升地域知名度,增加农副产品销量,多形式增加群众收入。如今的北沟村,不仅村容村貌因议事而变,更让村民真切感受到“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”的获得感。
从召公甘棠树下的勤政爱民,到今日村民议事会上的群策群力,变的是时代背景,不变的是为民初心。下一步,渑池县将继续深化“甘棠议事”机制,让千年“甘棠”精神在基层治理中持续焕发活力,以民主协商的“金钥匙”,打开乡村善治、百姓幸福的新篇章。
县委社会工作部 刘淼
发布于:北京市启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